寶寶在幼兒園里可以認識新朋友,每個寶媽在寶寶上了一段時間的幼兒園都會驚喜的發現,寶寶懂事了,自理能力好了,更喜歡和人溝通了。我們在幼兒園工作時,可以提前做好一份完整的工作計劃,這樣會方便我們后續工作的開展。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最新幼兒園上半年工作計劃”,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一、指導思想
《綱要》指出,緊緊圍繞幼兒園的工作要求與目標,以幼兒全面發展為基礎,以發展個性為核心,不斷豐富幼兒活動,提高幼兒一日活動的質量和效益,抓好常規管理,加強課堂教學的研究,重視對新教師的指導與培養,提高保教人員的素質,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使我園的保育教育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工作目標:
本學期將深入開展幼兒園園本教學研究,全面實施山東省幼兒園教材,并結合一年中的節日及威海的本土特點、幼兒園音樂游戲教學等內容安排教育教學活動;通過幼兒園課題的實施開展,豐富幼兒園課程,形成具有本園特色的園本教研體系。完善一日活動細節,做到“保教結合,課程平衡,師幼合作,家園互動”。
三、教研重點:
1、打造各領域精品課程。以級部為單位開展領域研究,通過優質課、優秀教案、優秀反思等,完善和豐富領域課程。
2、優化一日生活活動。重新完善一日生活環節安排,將游戲與幼兒一日生活結合,細化工作流程。
3、實施開展區域活動,逐個區域建立、開發、實施、評價、提升。
3、梳理、歸納各類活動的功能、價值及活動展開的有效手段,加強對保教活動中兒童需要的多種表現行為與活動傾向性等特點研究,初步形成“合理選擇內容、科學把握目標、多視角的學與教,滿足個體需要”的教育實施策略。
(一)、提高對兒童學習與有效性行為的科學認識。
1.圍繞有效性教學的認識,理解兒童學習與教師行為有效性關系,結合自身行為進行反思、剖析,形成觀點。
2.學習、了解、嘗試幼兒活動評價的幾類標準及評價方法。
(二)、充分認識幼兒生、心理發展規律和特點,研究幼兒區域學習、小組學習、集體學習三種組織活動形式開展中教師教學行為的適切與有效,關注幼兒自然行為,細化幼兒一日活動的管理。
1.以“課程平衡,內容適切,滿足個體,活動有效”為指導,著力研究課程方案中一日活動的內容安排與設計,實踐重點抓好“集體教學與小組學習”,打造領域精品課程。
2.結合本園幼兒一日活動對原已形成的基本經驗重新修改,并研究對不同發展階段幼兒基本經驗,了解、觀測的方法。
3.開展區域學習研究及生活自理行為研究,開展對活動有效性的評價,著重為區域材料設計與投放進行評價研究。
(三)重視保育與教育結合,加強開展“保育理念、保育措施、保育滲透”,推班級保教工作一體化實施工作的推進。
1.確立保教結合理念,在實踐中提出本班班級保育工作的指導語(重點),分階段落實本班保育措施(同時也作為對家長的承諾),對一日活動各個環節形成共同預習保育行為。
2.推出“班級保育流程”的先進典型,以點帶面形成多種幼兒保育為出發點的有效的預習模式,推動全園各班保育工作規范與精致化。
3.匯集近兩年幼兒患病的資料, (工作計劃) 分析全年不同病情的分布,總結幼兒發病規律,研究針對發病特點的營養、運動、衛生、環境創設的園、班級的針對性措施。
四、日常保教工作:
1.關注生活活動,培養幼兒自助自理行為的主動性。
(1)為幼兒自理自助行為提供條件,生成幼兒良好的盥洗、入廁、進餐、午睡及衛生養成的行為。
(2)班級保教人員根據季節、氣溫的變化,合理地研究本班一日生活的流程。(思考一學期安排幾種生活保育流程)
2.開展幼兒活動記錄評價的研究。
(1)每階段區域學習中選擇幾項重點項目(自定),將評價內容視覺化,對幼兒形成激勵,讓家長關注了解,促教師能進行每日集中性觀察與匯總分析。(2)立足于集體教學常態化,對集體教學的評估做好“目標達成及方法有效性”的問題與調整的研究記錄,各年級班組定期安排溝通與主動交流。
(3)確立本學期幼兒游戲定期效果,列出相應的觀察項目,師生共同評價游戲行為,每兩周班級作一次相應分析與調整。
3.拓展對幼兒體鍛項目的開展,并深入研究幼兒運動素質的可達標項目。
(1)加強球、繩等訓練,提高幼兒技能。
(2)加強幼兒戶外體育游戲的開發,進行敏捷性、協調性及增強腿部力量的游戲。
4、加強保教管理,實行“班務工作規范”。
(1)計劃記錄規范:
按基本要求操作,按時明示、按序擺放,按內容順序歸檔。
(2)班級管理規范:
①一日活動管理流程合理
②定期分析(有記錄)
③班級物品齊全(有清單)
④幼兒生活自理行為養成有序
⑤班級環境課程化(創設有依據)
⑥衛生安全制度到位(有記錄、有圖示)。
(3)個別兒童管理規范(三有):
①對有發展問題的個別兒童特殊措施(有個別化檔案)
②體弱兒童管理適時照顧方法規范(有特需服務卡和聯系冊)
③有問題、有患病、有困難及時家訪(有家訪手冊)
五、園本培訓:
(一)學習歸納《有效教學方法》《幼兒園課程》的相關理論界定、觀點,嘗試自修互評相結合的研修方式,提高教師對有效教學行為的認識。
(二)開展“師徒結對”活動,通過“師徒同課”活動,督促和展示學習效果,通過教師資源庫,積累成長材料。
(三)針對教師共同難題,開展集體教學常態化的實踐研究,加強教師對教學重點的把握及設計,對個別師生互動、與幼兒回應策略有困難的教師進行集中性培訓。
六、科研工作:
(一)完成省級立項課題《整合區域優質幼教資源,優化幼兒園管理工作,推動區域幼教事業高效發展》結題工作。
(二)整理歸納園本五大領域課程的標準,充實相關的信息采集、案例研究,繼續完善開發園本課程。
(三)通過專家入園聽課指導、幼兒園優質課、優秀教案、說課比賽、隨筆比賽等,培養一批園級科研骨干教師,進行課題研究。
(四)完成市級課題《游戲在幼兒一日生活中實施運用的探索與研究》《游戲在幼兒表達式創造力發展的地位與作用的研究》的研究,完成幼兒園音樂游戲課程的初步實施,爭取有論文、觀摩課參加全國音樂教育大會。
區域活動,是根據教育的目標和幼兒發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的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的活動。它可以讓幼兒自由地進出各個區域,開展游戲活動;它有著相對寬松的活動氣氛,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能滿足幼兒發展的不同需要,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一、區域總目標:
1、學會與人友好相處,相互合作,懂得體諒別人,關心別人,不爭、不搶玩具,愛護玩具。
2、能在各種材料的吸引下積極參加活動,在活動中感到快樂,知道各種材料的特征和作用,并能較充分、合理地運用各種材料。
3、活動中能熱情主動地和同伴交往,和同伴共同協商解決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敢于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要求。
4、在活動中,能自覺地遵守活動規則,從而培養幼兒的控制能力和責任心。學習獨立地、較有秩序地收拾、擺放玩具及活動材料。
5、使幼兒喜愛印染活動,在活動中鍛煉幼兒手、眼、腦的協調能力及各種印染技能,進一步讓幼兒養成能自始自終完成一件事情。
二、月目標:
3月份
1、角色區:正常開展區域活動,明確活動規則。
2、探索區:對探索活動感興趣,對自己探索出的物品有成功感。
3、語言區:有序的閱讀圖書,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會采用問答的方式進行故事講述。
4、美工區:結合節日活動制作元宵、小紅花,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
5、剪紙、印染區:對印染作品感興趣,有動手操作的欲望。
4月份
1、角色區:對角色區的活動材料感興趣,會正確操作和擺弄,樂意開展角色游戲。
2、探索區:會沿著路線擺一擺回型針,數數各用了幾個,量量路有多遠。
3、語言區:能流利的用普通話完整地講述故事內容和自己想表達的事情,并且愿意閱讀圖書。
4、美工區:和幼兒一起用點、蘸的方法進行印染活動,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5、剪紙、印染區:在原有印染的基礎上,提醒幼兒在染色時注意手的力度要均勻。
5月份
1、角色區:了解和掌握游戲角色間的關系,能正確扮演角色,且能安靜地游戲,愛護材料。
2、探索區:《給豆豆搬家》,會按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數序給彈珠搬家,體驗合作的樂趣。
3、語言區:學會傾聽別人,不隨便插話和打斷別人的交談,掌握正確閱讀的方法,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
4、美工區:分組學習多種方式裝飾扇子,如:折扇、畫扇、剪扇子等,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
5、剪紙、印染區:繼續學習折四方連續,并學著自己勾畫圖案,剪出圖案。
6月份
1、角色區:在活動中感到快樂,能熱情主動地和同伴交往,知道各種材料的特征和作用,并能較充分、合理地運用各種材料。
2、探索區:不爭不搶游戲材料,學會獨立地、較有秩序地收拾、擺放玩具及活動材料。
3、語言區: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廢舊材料制作自己感興趣的圖書,體驗成功的喜悅。
提到區域活動,在我們的老師中間可能有人把它作為集中教育活動的一種補充或者把它看作集中教育活動后幼兒的放松游戲,這兩種看法都是有偏頗的。區域活動也是一種教育活動,它是教師根據教育的目標和幼兒發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的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的活動。它能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幼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發揮幼兒的主體性,發展幼兒的操作能力和探索能力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因此它與集中教育活動是相互聯系,相互轉換,相互補充的。
那怎樣才能開展好區域活動呢?要說的話題會很多,今天我只是從區域活動的設計和指導兩個方面來談。
一、區域活動的設計、準備
我這里要說的區域活動的設計,設計的不是具體的教育活動,而是活動的材料、環境。
在幼兒園每個班都會根據本班幼兒的興趣、身心特點、發展需要及本班活動主題等開設若干活動區,活動區設置好以后,接下來教師就要創設活動區的環境了。那么怎樣才能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區域活動環境呢?
1、創設良好的區域環境。
(1) 突出特色。
要根據各個區域進行有特色的布置。一般來說,各活動區都有一些基本的、相對穩定的材料。語言區通常投放一些圖書、頭飾、手偶等資料,張貼一些有趣的圖畫和一些幼兒仿編的兒歌,同時也可放置一些空白紙,鉛筆等習作物品。美工區投放的東西除一些常規的幼兒練習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工作紙、彩色筆、油畫棒等,還可以再投放一些簡單手工作品的示范圖,在美工區最重要的是要設置一面幼兒作品的展示墻或一塊展示臺,可以讓幼兒粘貼、擺放自己覺得滿意的作品。在科學區通常提供一些幼兒操作材料,操作材料與主題相關。在音樂區、表演區投放一些簡單或自制的樂器、頭飾、自制服裝等。當然各個活動區環境的創設還要考慮不同班級、不同時期的主題,根據每班主題內容的具體情況而做相應的調整。
(2) 引發學習興趣。
在創設區域時,要充分利用兒童的好奇心,激發和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兒童只有在新穎的創造性活動中才能體會到在其他任何活動中無法體會到的快樂。我們可以利用自然物設置懸念,例如:美麗的春天到了,在自然角中飼養了一些小蝌蚪,孩子們圍著小蝌蚪看呀、說呀充滿好奇:小蝌蚪的眼睛長在哪里?小蝌蚪喜歡吃什么?小蝌蚪變成小青蛙是先長前腿還是先長后腿?教師利用這些懸念激起幼兒渴求知識的欲望,然后引導幼兒每天進行觀察,從而讓幼兒對小蝌蚪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展開思維的翅膀,去主動探究有關小青蛙的知識。
(3) 讓幼兒與環境互動。
互動的前提是幼兒要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看懂、讀懂環境。 “環境”對幼兒來說是一種隱型的“指示牌”, 符合幼兒經驗的,幼兒看得懂,就會朝指示的方向前進;反之,幼兒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去解釋“指示牌”的意思,往往這種解釋是一種曲解,造成活動預定目標的偏離。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小班的教師布置了一個小劇場的活動區,兩邊有積木搭成的臺階,中間是舞臺,上面擺有各種表演道具,可是活動時孩子們卻跟著背景音樂反復地走臺階,根本沒有理會旁邊放置的各種表演道具。后來另一位老師把“臺階”撤掉,其他老師坐在“舞臺”前的椅子上,安靜等待,不一會兒,孩子們紛紛拿起來“道具”,隨著音樂跳起舞。在這個案例中,教師沒有言語上的指導,造成幼兒前后行為的不同,實際上是環境在起作用。先前的環境是教師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創設的,是從成人的角度出發的,因為成人去過劇場,知道要通過舞臺兩側的臺階才能上舞臺,但這點恰是幼兒實際生活經驗中缺乏的,在他們的經驗中,“臺階”就是意味著“上樓”、“下樓”,所以才會造成最初幼兒反復走臺階的現象。當后來把“臺階”撤掉后,教室的空地符合了幼兒對“舞臺”的認識,才使幼兒的活動得以朝著預設目標進行。因此我們創設區域環境首先應考慮到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要讓環境能與幼兒對話,這樣幼兒才能在與環境的互動中不斷豐富原有經驗。
2、活動材料的準備和投放。
這方面的內容專家學者們都進行了很多探討,大家對此已經有不少了解,我只是把一些觀點和我自己的一些理解綜合了一下。
皮亞杰提出:“兒童的智慧源于材料?!眳^域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通過材料來表現。我們怎樣投放材料,有哪些可遵循的原則呢?
(1)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原則
① 材料的安全性和藝術性
② 材料的針對性和計劃性
③ 材料的目標性和探究性
④ 材料的層次性和動態性
⑤ 材料的豐富性和趣味性
安全性:為幼兒提供活動材料時,應選擇無毒、無味、對幼兒無傷害隱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進行徹底的清潔消毒。
藝術性:注意操作材料的造型美觀、色彩搭配漂亮和便于操作,以吸引幼兒對活動材料充滿興趣,積極投入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利于區域活動的順利開展。
針對性和計劃性: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因此,活動區域中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特點投放不同層次的活動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針對性和計劃性。同樣是建構區,結合小班幼兒善于模仿的心理特點和小肌肉群不夠發達的生理特點??蔀樗麄兲峁w積大,便于取放,類別相同的建構材料。而大班幼兒動手能力強,思維敏捷,在提供建構材料時,則要注重多樣性和精密性,以滿足他們的探究和自主發展的需求。社會性區域在設置上也應注意針對性,角色簡單、分工明確的娃娃家應設在喜歡模仿、社會經驗欠豐富的小班,利于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超市購物可鍛煉幼兒的分類、計數、交往等綜合素質,可設在中大班,教師根據幼兒發展的不同需求引導幼兒開展系列的活動,促進幼兒的綜合素質發展。醫院、郵局、理發店、銀行這些社區的服務設施是幼兒在日常社會生活中所經常接觸到的,便于幼兒的社會性成長,可設在大班,讓幼兒在充分參觀、了解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地開展。
目標性:以每班當前主題活動中孩子的培養目標為依據,有針對性地選擇、投放那些與主題相關的操作材料,并且充分挖掘材料在不同區域內的多種教育作用,一個目標可以通過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來實現,一種材料也能為達到多項目標服務。孩子的發展目標與材料的教育功能對應,有目的地引導孩子進入區域。如結合《歡歡喜喜迎新年》的主題活動,圍繞“讓幼兒感受新年的節日氣氛,體驗過年的忙碌、熱鬧,參與新年的準備活動”這一活動目標,在社會性活動區域——超市里,為幼兒提供大量紅色包裝紙、紙卡和各種禮盒等,讓幼兒通過在超市里的加工、分類、采購和互贈等活動,從而達到落實活動目標,促進其社會性發展的目的。
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能引發幼兒動手、動腦,支持幼兒與活動環境的積極互動,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對客觀事物進行動手操作和動腦思考。探究是兒童在動腦思考基礎上的動手操作,是兒童動腦思考和動手操作交織進行的活動。不能讓幼兒開動腦筋思考的動手操作活動,不能被看作探究活動。例如,給幼兒幾架飛機模型,讓幼兒根據教師的要求,找一找有幾扇窗幾個輪子,有些什么不同,這并不是一種典型意義上的探究活動。如果交給幼兒各種材料,如飛機模型中的門、窗、輪子等讓幼兒自己拼裝出飛機,就是一種探索活動。因此,我們在材料的提供上,應密切注意材料的探究性。
層次性:一方面從材料的加工程度來講,可為同一個活動區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另一方面可根據幼兒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難易程度不同的活動材料,便于教師對不同能力的幼兒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
動態性: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變,而要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的發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進行調整、補充。材料的動態性還體現在各年齡段及平行班之間的互動上,各班教師應及時溝通、交流幼兒區域活動的情況,做到材料的互補,資源共享,讓材料真正地為活動提供服務。
豐富性:主要包括形式多樣、功能多樣、品種多樣。
形式多樣:就是材料的形式要多種多樣。比如在美工區投放不同形式的材料可以開展多種美工活動。除常見的畫彩筆畫、蠟筆畫、折紙、貼畫等,還可以進行彩繪、泥塑、剪紙等活動。
功能多樣:實際就是一物多玩,我們要在挖掘材料的功能上多下功夫。
品種多樣:就是種類要多。比如小班“生活區”,孩子們學習系扣子,活動區為孩子準備了鈕扣、粘扣、子母扣、拉鎖等,通過練習使幼兒掌握了系扣子的生活技能。
一提到“豐富”可能不少老師會發愁:去哪兒找那么多材料?其實我們可以挖掘并利用一些本土的自然資源和廢舊物品來開展區域活動。沿海地區有各類貝殼、蝦蟹殼,農村有蘆葦、麥秸、玉米皮、泥土、沙子等都是可利用的自然資源。廢舊材料就更多了,只要我們做有心人,一切可為我所用,如衛生紙筒,可能會是小電筒、搟面杖或卷發筒,還可能是漂亮娃娃或望遠鏡的制作原材料。
趣味性:有趣的材料能夠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提高目標的達成度。過難或過于簡單的材料投放,都不利于幼兒活動興趣和發展水平的提高。我們在投放活動區材料時,一定要明確教育對象的年齡及身心發展特點。如在小班的“生活區”,讓孩子學習“喂食”,如果僅讓孩子把不同的“食物”從一個碗中夾到另一個碗中,他們就會覺得單調乏味,從而失去練習的興趣,為此,我們可以做出多種動物的頭像,并提供給孩子不同的喂食工具,這樣,孩子就可以饒有興趣地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工具給小動物喂食,他們一邊喂,一邊還會跟小動物交談呢。另外,對于孩子在美工區制作的頭飾、紙偶、花邊等,我們可以把它們收集起來,投放到表演區中,讓孩子們用自己創作的作品進行自由表演,這樣,一方面可提高孩子參與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是對孩子勞動成果的一種尊重。
(2) 材料投放需要注意的問題。
豐富的材料≠越多越好
活動區材料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但豐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其實,多則濫,濫則泛。幼兒注意力具有不穩定性,過多過雜的材料,盡管能吸引幼兒投入活動,但也容易造成幼兒玩得分心,玩花了眼。
有價的材料≠越美越好
精美的材料能吸引幼兒,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這一點無可非議。然而,我們更應注意材料有沒有促進幼兒學習和探究的價值,絕不能僅看其外表。如果只是好看,幼兒拿著玩玩,厭之而后棄之,那么,再精美的玩具又有什么用呢?看起來精美的材料,如果不能給孩子提供想像與創造的操作平臺,也就失去了材料投放的價值。
推廣的材料≠人人適宜
老師們在投放材料時,都十分注重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利用自己先前積累的經驗,但這些經驗并不一定長盛不衰、處處靈驗、人人適宜,我們應將投放依據重點放在孩子身上,依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特點,做出準確、科學的選擇。
投放了材料≠解放教師
有些老師說:“孩子手中有玩的,打鬧現象明顯減少,我們也輕松多了?!蓖斗挪牧虾?,教師真的可以袖手旁觀了嗎?大家都能給出否定的答案。因為開設活動區和投放材料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解放教師減少幼兒打鬧,而是給孩子提供更大的個性發展空間,這其實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育素質要求。
二、區域活動的指導
區域活動的指導是開展區域活動的主要環節,是區域活動的主體部分,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幼兒的主動參與和教師的協助參與。在這個環節里,存在的問題就是教師包辦的多、幼兒主動的少;教師提供的成品多,幼兒動手制作的少;教師灌輸的多,幼兒體現自主的少……我們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轉變觀念,在區域活動中大膽沖破陳舊觀念,放手讓幼兒自由、自立、自主地活動。
1、讓幼兒主動參與區域活動,主動探索學習。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教” 與幼兒的“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在區角活動中,教師應尊重幼兒的意愿,激發幼兒探索的愿望,培養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幼兒可自由選擇 “我想玩什么,和誰一起玩,怎么玩,玩到什么程度”,自主決定游戲的材料、方式、內容及玩伴,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進行游戲,這樣才能真正解放幼兒的手腳和頭腦,讓幼兒成為自己真正的主人。在學習的過程中,幼兒不光自己獨立的思考學習,可以與身邊的同伴相互學習產生互動、與老師產生互動、與周圍的事物產生互動,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獲得經驗,體驗成功和愉悅,進一步發揮主動性與能動性。
為讓幼兒擁有真正的自主,我們要將權力下放給幼兒,讓他們自主地決定、主動地探索學習,如在美工活動區中,剛開始請孩子練習編辮子,能力較強的孩子編了幾次就掌握了,覺得活動太簡單了,孩子不感興趣了,于是老師讓幼兒在編好的辮子上做文章,有的幼兒就用編好的辮子練習粘貼杯墊,有的孩子把辮子做成門簾,還有的孩子嘗試盤貼成花朵的形狀或其他好看的圖案,這就加強了操作的難度。嘗試中孩子們互相模仿學習、互相討論,這樣一直調動著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幼兒通過自己發現、探索、討論、總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學會了學習。如果老師只限制他們固定用一種方法,則幼兒的情緒和活動的效果就會截然不同,可見,給幼兒一些自主和權利,對孩子的發展是多么的重要。
2、教師協助參與,促進幼兒發展。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應是環境的創設者,條件提供者,觀察指導者。教師主要是通過改變環境,投放不同的材料來影響孩子的學習。教師要注意不斷地在各個區域間來回觀察和參與游戲,不能一頭扎進某一個區域中間同幼兒游戲而忽視了對其他區域幼兒的指導,要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操作情況和交往能力,針對出現的問題,選擇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與孩子一起探索、操作、發現、討論、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
區角活動的指導中,教師的介入要適時適度。
適時指何時介入,當幼兒的行為希望得到成人認可時要介入;當幼兒有求助需求時要介入;當幼兒發生困難時要介入,如發生糾紛、活動有停頓或有放棄的跡象、面對新材料無所適從時等,教師都應該找準時機予以介入。
適度是指介入到何種程度,適度的指導關鍵在于教師介入時的語言表達及行動支持要留有余地,善于等待,多給幼兒以鼓勵、啟發、挑戰、暗示,盡量讓幼兒自己去發現與探索。前面舞臺的例子,教師看到幼兒一個勁兒走臺階并沒有直接去告訴孩子怎么走、怎么表演,而是直接撤掉臺階,孩子們注意力就到了舞臺上。
區域活動是幼兒最快樂的活動,如何創造一個適合幼兒主動發展的環境,如何進一步調動幼兒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如何更好地為幼兒的主動發展服務,將所有幼教工作者不斷進行探索的課題。
主指導區:
美工區
1、折紙:提供彩色手工紙、剪刀等
2、玩泥:提供橡皮泥、泥工板等
3、粘貼:廢紙、色紙、香糊、濕巾等
4、裝飾畫:提供鉤線筆、油畫棒、圖畫紙等
5、吹畫:提供廣告顏料、墨水、圖畫紙等。
訓練幼兒的觀察判斷能力及手眼協調能力。
初步學習用正方形的折疊方法。
初步學習吹畫的技能,能選用顏色來進行裝飾。
引導幼兒運用搓、團、壓、印的塑造技能表現物體的主要特征。
科學區:
1、好玩的磁鐵:磁鐵、各種含鐵的和不含鐵的物品等
2、好玩的水:水槍、注射器、有孔瓶子、小水桶等
3、顏色變幻:主色顏料水、玻璃瓶、棉簽等
4、溶解現象:鹽、沙子、果凍、食用油、洗發水等
5、虹吸現象:玻璃杯、塑料卡紙等。
嘗試運用多種方式感知探索磁鐵的特性。
能運用多種工具了解水的特性,探索玩水的多種玩法,體驗玩水的快樂。
激發幼兒對色感的興趣,嘗試用主色調配變成另一種顏色。
訓練幼兒的觀察能力。
益智區:
1、圖形分類:分類盒、不同形狀的圖形等
2、數字分類:數字分類盒、寫有數字的汽車若干
3、圖形排序:排序卡、圖形粘貼紙等
4、圖形拼圖:七巧板等。
學習不受大小和顏色干擾,要求幼兒按形狀特征進行分類。
培養幼兒學習根據數字投放相對應物體的數量。
學習有規律的圖形排序。
語言區:
1、看圖講述:提供語言圖書等
2、故事拼圖:提供拼圖等
3、表演講述:提供指偶表演臺、小指偶等
4、雙語認讀:字卡、英文字母卡等;
培養幼兒喜歡看圖書,初步學習按順序翻閱圖書并能邊看邊講述圖片的主要內容,教育幼兒愛護圖書。
初步學習用小指偶來進行表演,并能講出簡單的故事內容。
激發幼兒對文字、英語的興趣。
建構區:
提供自制的大型紙箱積木、小型積木;提供中型、小型塑料花片以及一些輔助材料。
在模擬結構中學習各種基本的建構技能和建構物體的基本特征。
能根據意感或命題進行有目的建構活動。
培養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作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育幼兒懂得愛護玩具和與同伴友好的行為習慣。
音樂區:
提供:錄音機、音樂磁帶、各種打擊樂器、節奏卡、頭飾、紙制服飾等;
引導幼兒自由選擇樂器,學習用不同打擊樂器演奏2/4拍的歌曲,體驗合作的樂趣。
培養幼兒大膽表現,激發幼兒熱愛祖國、家鄉的美好情感。
一、班況分析
新年過去了,我們迎來了小班的第二學期?,F如今,我們班的新生經過幾周的學習生活情緒基本已穩定,情緒不大穩定。原來的孩子們經過了一學期在園的生活和學習之后,有了很大進步,每位幼兒都愿意上幼兒園,同時能積極參與教師組織的各項活動;在生活自理方面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會自己動手吃飯,并注意將餐具輕輕放,午睡時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穿脫衣服;在學習游戲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常規。上課時,能安靜坐下來,舉手回答問題,積極動腦;游戲時能聽教師的指示進行游戲,主動參與活動;在語言表達方面,孩子們都會用普通話與同伴交流。應該說,上學期經過我們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還有不足之處需要我們不斷完善。如孩子們的午餐習慣還需要加強;在生活自理方面,還要給孩子們以機會,讓他們多鍛煉,同時注意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等。
二、本學期主要目標
針對本班的具體情況及存在的問題,本學期的主要目標是:在上學期的基礎上,繼續抓好幼兒的一日常規,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能尊敬父母、長輩,能為集體服務,形成集體觀念,使幼兒以此為基礎,促進全面發展。
三、各個領域的具體內容和要求。
在思想品德方面培養幼兒養成有禮貌,講衛生的好習慣。同伴之間能團結友愛,互相謙讓,
形成一定的集體觀念。并教育幼兒尊敬長輩,在園在家一個樣。鞏固加深幼兒在生活自理方面的內容,學習自己獨立穿脫衣服、疊衣服等,在平時注意讓幼兒學做力所能及的事。
開發幼兒的智力,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兒用普通話與教師、同伴交流,說話完整,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豐富創造游戲內容,組織幼兒進行各種創造游戲。利用散步,游戲的時間,啟發幼兒觀察周圍的變化,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與思維能力。并逐步豐富幼兒的詞匯,
通過講故事,學兒歌的形式,幫助幼兒掌握新的詞匯及含義。利用音樂游戲,及課間休息,播放音樂或進行游戲,培養幼兒感受藝術的美。
增強幼兒體質,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進行一定量的運動,以發展體質。根據天氣變化,及時為幼兒穿脫衣服,養成幼兒良好的午睡習慣。抓好進餐習慣,鼓勵幼兒不挑食,日常生活中,時刻提醒幼兒有要端正的坐、立、行的姿勢,并教育幼兒要愛護自己的五官。教育幼兒早睡早起,在家少看電視,多運動,養成一定的作息習慣。
美育方面通過語言故事中的不同形象,體驗善與惡,讓幼兒做個心靈美的人。讓幼兒通過美術活動,創造美的作品,讓幼兒體驗其中的樂趣。通過身邊的各種好人好事,讓幼兒了解及時表揚鼓勵,以達到教育的效果。
四、家園聯系
1、家長密切聯系,主動向家長反映幼兒在園的情況,同時從交談中了解幼兒在家情況。
2、每周寫好“家園聯系冊”,搞好它的橋梁作用。
3、利用下班時間家訪,及時反饋幼兒在家情況。
五、各項常規教育
1、禮貌常規
引導幼兒在園主動與教師、阿打招呼,離園時主動說“再見”;在幼兒園與小朋友團結友愛,互相幫助,不搶奪東西,不打人,做錯事要道歉,主動說“對不起”。
2、衛生常規
每天晨檢時注意提醒幼兒衣著整潔,小手干凈,不留長指甲,并帶一塊干凈的手帕;在餐前,入廁后提醒幼兒洗手;午餐時教幼兒正確使用勺子,不挑食,不邊吃邊玩,注意細嚼慢咽,注意用餐衛生,不把飯菜弄在桌上,地上。
3、就餐午睡常規
就餐前后知道要排隊洗手,吃飯時不說話,也不玩弄勺子、飯菜,吃完后將碗勺放好,然后安靜閱讀圖書,不奔跑。
午睡前知道要先小便,然后在教師幫助下脫衣服,并蓋好被子,午睡時不講話,不亂動,安靜就寢,午睡起床時,能學著自己穿衣服,穿鞋子。
4、上課常規
要求幼兒聽到鈴聲立即進教室,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并注意小腳并攏,小手放膝蓋上,胸也挺起來,眼睛平視教師,上課時遵守紀律,不隨便說話,離開座位,注意養成幼兒積極動腦,舉手回答問題的習慣。
5、課間游戲常規
教育幼兒在課間游戲時不亂跑亂叫,愛護班內的課桌椅和玩具,輕拿輕放,不隨便拿教師桌上的東西,游戲后要將游戲角內的玩具整理好,放回原處。
6、愛護公物常規
教育幼兒愛護桌椅,不把椅子當馬騎,不在墻上亂涂亂畫,拿玩具及杯子碗等要輕拿輕放。
7、在上學期的基礎上,逐漸鞏固,提高加深幼兒的各種生活自理能力和行為習慣的培養,平時生活中注意觀察,及時表揚幼兒的良好行為,每周進行評獎,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一日生活,學習習慣。
8、結合教學及游戲課,開展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提高幼兒在繪畫、唱歌、口語表達等各項技能。
四、本學期將采取的具體措施
1、首先在新學期里使孩子能愉快地來園并保持良好的情緒。
2、建立一定的常規,學習生活自理能力。在一日生活的各環節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狀況,進一步提高常規培養的要求。老師的要求要一致,培養中注意使幼兒逐步懂得為什么要這樣做。例如培養洗手常規,要使幼兒學習怎樣才能洗得最干凈。在這個過程中同時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培養自理能力要注意循序漸進,給予幫助但不包辦代替,使幼兒及時獲得“我學會了”的成就感,培養幼兒愿意學,愿意做的自信心。
3、開展豐富的戶外活動,通過一些安全、易學玩法的戶外材料促進幼兒體格的正常發育,發展大肌肉動作,保證幼兒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使幼兒對天氣的變化有一定的適應能力,不經常感冒、生病。
4、充分利用班里的各種玩教具和幼兒喜歡的其他材料,保護和引起幼兒對周圍環境、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指導幼兒通過摸、聞、捏、推、聽等感官對事物的探索方式直接獲得感性經驗,培養幼兒對事物的感受力。
5、抓住幼兒口語發展的關鍵期,給幼兒營造一個優美、規范、準確的語言環境,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豐富幼兒的詞匯和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引導幼兒用簡單句與成人溝通,表達需要與感受,在講述事情的時候不著急,學說完整句。
6、班級的協作通過交接班本、班務會等形式,做好班里的協作工作,隨時交流對幼兒的觀察分析共同制定措施,采取一致的教育措施有針對性的因材施教,發揮班級這個教育集體的作用,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加強班級的凝聚力,群策群力做好工作。
幼兒園工作安排相關文章: